庆阳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庆阳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庆阳市交通运输局委托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对《庆阳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现编制完成了《庆阳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初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文件的要求,进行第二次信息公示,进一步征求各级政府部门、单位及广大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一、规划概要
规划名称:庆阳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规划范围:根据《庆阳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规划涵盖的地理范围为庆阳市所辖的整个行政区域。
规划工作范围:规划范围涵盖庆阳市公路、铁路、民航、邮政等。
(3)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16~2020年。
(4)规划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市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约1500亿元,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输服务转型升级、支持保障有力可靠”。到2020年,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成,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实现客运快速化和城乡交通一体化;交通运输与信息技术融合程度全面提高,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整体达到先进水平;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安全和应急保障充分有力,基本建成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群众满意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
1、生态环境影响:
(1)对生态系统类型的影响
庆阳市域范围内生态系统类型以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构成,规划实施后,交通运输道路、机场、场站等建设会改变小区域范围的生态系统类型,具体表现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转变为聚落生态系统,然而这种变化范围较小,对整体大区域主体生态系统类型影响不大。
(2)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
规划实施后,各交通运输道路、机场、场站的建设将占用部分耕地、林地、草地,改变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交通运输用地的面积小幅度增加。市域范围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仍以林地、草地、耕地为主,对整体庆阳市土地利用格局影响很小。
(3)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各项目建设期地表剥蚀、土地开挖、表土堆存,会造成区域水土流失加剧;随着建设期结束,各场地完成硬化措施,配合绿化景观措施,临时占用土地得到恢复治理,水土流失的影响逐渐减弱。一定程度上,规划项目的建设,会减缓区域水土流失程度。
(4)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交通运输道路、机场、各场站建设会永久占用部分林地、灌丛、草地和农田植被,经生态调查及走访未发现道路沿线范围内有重点保护植物,均为常见建群种,因此规划实施对植被多样性影响较小。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施工区域由于受到人为干扰,会使野生动物向外迁移,使周边地区动物的密度相应增加。此外,项目建设将破坏地表植被,对部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使其群落组成和数量发生变化。但是在人工诱导自然恢复发生作用后,生态环境的改善将减少这种负面的影响。
(5)对生态敏感目标的影响
规划范围内不涉及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重要湿地等敏感区,南梁-太白高速公路、G244线打扮梁(陕甘界)-庆城段公路部分路段穿越甘肃子午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人类活动频繁,绝大部分为农田生态系统,沿线均无野生动物的栖息、觅食、繁殖场所,评价范围内未见大型野生动物,小型野生动物主鸟类居多,经现场调查和咨询当地居民,项目所在地及周边区域已没有国家和地方保护野生动物出没,受人为活动的影响,拟规划的南梁-太白高速公路、G244线打扮梁(陕甘界)-庆城段公路沿线动物物种不丰富,以小型野生动物及飞禽为主,无国家及地方保护动物。
各交通运输道路沿线水浇地、旱地等高产稳产农田属于基本农田,项目建设不可避免的占用部分基本农田,且占地类型为永久占地。通过沿线乡镇农业生产情况分析,农业生产对当地生产、生活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基本农田被占用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公路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将加剧对剩余耕地的压力。
生态公益林多呈带状分布于塬台沟谷深处,交通运输道路及场站建设将占用小面积公益林。根据现状调查结果,由于规划线路多与既有道路基本并行,各线路经过地段主要以村镇和农田分布较多,故工程永久占用的林地类型主要以村镇和道路“四旁”经济林类为主,占用天然林和公益林相对较少。其他施工场地尽量选择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区域,取弃土场、弃渣场、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尽量布设在永久占地范围内。因此采取避让及占补平衡措施后,交通规划项目的建设对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建设的影响较小。
2、水环境影响:
交通设施的水污染主要包括规划实施过程生产污水和施工营地生活污水、规划运营期站场等交通附属设施的污水排放、涉及重要水功能区的路面径流面源污染和运输危险品泄露引起的水污染。可能产生的影响如下:
(1)规划实施过程影响分析
规划实施过程主要为桥梁施工作业的生产废水、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通过采用围堰或沉井施工工艺,可以有效地防止施工引起的水质污染。施工人员的就餐和洗涤采用集中统一形式进行管理,如集中就餐、洗涤等,尽量减少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量。施工营地必须设置集中厕所,并设置化粪池,进行初步处理,处理后的上清液可用于肥田,底泥定期清运。由于规划是分段、分区域、分时期进行实施,影响范围有限,实施时间较短,不会对水环境质量产生大的影响。
(2)规划运营期影响分析
交通运输规划实施后污水排放总量比例较低,同时规划运营期辅助设施排放的污水均为生活污水,站场类交通工程一般在城区建设,污水可以拖运至成熟污水处理系统,道路网附属设施污水也可通过一般的生化污水站进行处理。
(3)对水源地的影响分析
规划实施过程可能对水源保护区产生的影响主要以施工场地的生产污水为主,此外,还包括因管理不严、遮盖不密,在雨季受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或渗入地下的施工物料、油料等。规划运营期对水源保护区的影响主要为运行车辆所泄漏的石油类物质等路面残留物随天然降雨产生的路面径流。庆阳市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路线不可避免会穿越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应做好水污染预防及应急防护措施的建设,确保饮用水源不受污染破坏。
3、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实施过程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TSP,沥青烟气和施工机械废气污染物,排放量总体较小,影响范围一般在施工现场周边300m范围内。通过采取合理布设施工场地、设置围挡、避开大风时分和洒水降尘等措施,并加强施工管理,建设期对空气的影响较小。
规划运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是汽车尾气,站场散货装卸储运过程中的粉尘、扬尘以及油品运输、装卸产生的油气等。类比分析表明,公路、铁路及机场和站场运营期大气污染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很小。
4、声环境影响分析
报告书在不考虑地形地貌、障碍物及其他声源的情况下,估算了公路、枢纽站场等噪声达标控制距离,在实际计算中还应叠加背景噪声。在具体项目设计阶段可以此为依据,为噪声敏感点预留出足够的空间距离,尽可能减少因交通噪声引起的拆迁或其他矛盾。
5、振动环境影响:
列车运行速度250km/h时,无砟轨道路堤段在线路外轨中心28m外地面振动级<80dB,桥梁段在线路外轨中心18m外地面振动级<80dB;列车运行速度200km/h时,无砟轨道路堤段在线路外轨中心16m外地面振动级<80dB,桥梁段在线路外轨中心10m外地面振动级<80dB,采取相关措施后对周边敏感点影响较小。
6、电磁辐射环境影响: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主要针对铁路规划。铁路运营后,电力机车运行时受电弓和接触网滑动接触会产生脉冲型电磁污染,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将产生不利影响,高架桥或高路堤过车对电视收看将会产生遮挡、反射,影响收看质量。牵引变电所产生的工频电磁场,GSM-R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也会引起附近居民对电磁影响的担忧。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要点
1、生态影响预防和恢复措施:
合理规划穿越草地、森林、荒漠和农田地带线路,谨慎选择路线,尽量采取避让原则,减少对重要生态系统的破坏。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①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总原则;②在项目阶段合理规划具体线位走向,从源头避免控制水土流失的产生;③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的办法。
生物多样性影响减缓措施:①陆生生物:设置动物保护标志,减少灯光污染,设置动物通道,用隧道、桥梁取代开挖或高路基,植树造林等;②水生生物:尽量采用桥涵跨过河流或湖泊,尽可能减少现有河流水体的改道等;③景观:注重道路两旁景观恢复,绿化树种应尽可能选用乡土物种,淡化界域观念,维护物种多样性,恢复原有地形地貌。
生态敏感目标的减缓措施:①自然保护区合理布线,遵循地形选线、地质选线与环保选线相接合的原则,尽量避让自然保护区,减少对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环境的影响;②施工临时占地不得占用农田和公益林地;③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要求,避开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对确实难以避让的耕地应做好占补平衡,对基本农田应报送国务院审批,做好占一补一,占补平衡;④其他敏感区域在具体项目阶段,对可能涉及到生态敏感区的路段,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提前开展相关调研分析,避免由于工作深度不足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2、废水污染控制措施:
规划选线、设计阶段:首选避绕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路线方案;无避绕的可行性,对水源保护区规划进行适当调整,避免项目经过一级保护区。
规划实施过程:应严格施工管理,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严禁乱排,废渣应妥善处置;加强对排水设施的管理和修缮。
规划运营期:生活污水应统一收集、处理,并对废水排放去向及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等定期监测并存档。路线跨越河流处在桥梁两侧醒目位置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建议建设有高性能的事故应急设施,必要时还会对穿越水源保护区的公路运输实施准入制度,禁止运输危险品。因此,穿越敏感水功能区的公路运输中应建设完备措施,加强应急管理,强化水体保护意识。
3、废气污染控制措施:
规划实施过程要针对扬尘产生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减轻扬尘产生,最大限度地防止扬尘扩散,降低施工区域和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尘污染。施工场地应尽量远离敏感目标,工地周边必须设置围挡,采用洒水、遮盖物或喷洒覆盖剂等措施防治扬尘;遇有大风天气,停止土方施工,并做好遮盖工作。
规划运营期完善监督管理体制,综合治理排污车辆;加大机动车的初检、年检、路检、抽检力度;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推广环保汽车;加大道路两侧绿化面积,降低污染;建立机动车监测网络。
4、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规划实施过程尽可能避让噪声敏感区;将料场、堆场、营地、施工机械、材料预制场等远离附近的环境敏感点;选用低噪声设备;在人口密集的声环境敏感点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时间;对施工现场人员,配备护耳具防护,或根据现场噪声强度,减少劳动时间。
规划运营期在通过人口稠密区的线路两侧安装声屏障,或为临街居民住宅安装隔声窗、绿化、种植林带等措施。
5、振动污染控制措施:
要尽可能避绕文物古迹、地质遗迹等对振动较为敏感的构建筑物;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高振动的设备应减少同时施工的几率;在各规划线路建设阶段,应根据已确定的线路与振动保护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项目环评阶段针对超标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铁路两侧环境振动敏感目标达标。
6、电磁辐射污染控制措施:
在各规划线路项目建设阶段,应根据已确定的线路与电磁环境保护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受影响程度,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来消除,同时可完全消除车体的反射和遮挡影响。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该规划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要求,与相关规划相协调;本次评价通过对区域现状的详细调查,结合规划分析,判定出主要的制约因素,经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后,提出相应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根据评价结果,规划的实施对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固体废弃物等影响较小,规划实施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有短期的影响,规划运营期,采取水土保持等措施后,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本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在落实本次评价提出的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的基础上,规划能够与相关发展规划相协调,规划方案不存在重大环境影响。在严格执行环评所提出的环境减缓对策措施及调整建议的前提条件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规划是可行的。
五、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庆阳市交通运输局放置有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众可自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庆阳市交通运输局索取或查阅报告书简本。
规划实施单位联系方式如下:
实施单位:庆阳市交通运输局
联系地址:庆阳市西峰区南大街育才东路9号
联 系 人:郭戎
联系电话:0934-8869132
电子信箱:262720743@qq.com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本次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为评价范围内所有公众和单位,征求意见的主要事项为公众对目前环境状况满意程度以及最关注的环境问题、规划实施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公众生活质量的影响、土地占用以及公众对规划实施所持态度等,以及公众参与调查问卷中所调查的内容。
七、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以来电、来函、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意见。公众也可向规划实施单位索取公众参与调查表,主动参与公众意见调查。请公众发表意见的同时提供详细联系方式及身份信息。
八、公示有效期
本次公示征求公众意见的时间为本公告有效期自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