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以“四好农村路”全面推动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2px
22px
18px
- 12px
- 14px
- 16px
- 18px
- 20px
- 22px
- 24px
- 26px
- 28px
- 30px
- 32px
- 34px
- 36px
- 38px
- 40px
- 42px
- 44px
- 46px
- 48px
- 50px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按照“国道通高速、县道抓提高、乡道抓配套、村道上等级、全域抓联网”的工作思路,抢抓国家、省级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好机遇,在全力抓好交通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凝聚各方力量、统筹抓好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营工作,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其中我市合水县2019年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021年11月被交通运输部批准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1年7月央视新闻专题报到并充分肯定了合水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管理工作。
一、靠实“四项责任”,建好农村公路。
按照省市安排部署,今年省厅下达我市自然村组道路建设项目348条1233公里,预算总投资81275万元。截至目前,完成348条1249.5公里,完成投资82046.8万元,超额完成建设任务。下达“十县百路”特色示范路项目9条50.37公里(其中,美丽村组示范路2条,生态旅游示范路1条,平安村组示范路3条,提质改造示范路3条)。截至目前,完成9条52公里,完成投资4191万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一是靠实项目包抓责任。推行了“领导干部包县包项目”责任机制,由一名局领导班子成员负责,组建一套工作班子,制定一套推进方案,帮助一个县(区)加快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工作。同时,督促县区政府成立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落实协调、监管、质量、进度“四包责任制”,努力形成职责分明、关系协调,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农村公路施工环境,为高速度、高质量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靠实项目管理责任。市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相关内容列入对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工作考核范围,制定考核办法,细化工作任务,强化监督检查。市交通运输局近期将结合工作衔接情况,研究制定《全市农村公路建设推进方案》,制作《自然村组道路建设分布示意图》、《农村公路建设年度任务推进图》等相关图表,将全市所有自然村组道路年度建设任务和时间节点要求,采用图表形式标注出来,敦促县区严格遵照执行。三是靠实协调工作责任。与发改、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部门建立共商共建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用地优先审批,环评费用大幅减免,电力、移动等通信杆线一律由权属单位无偿搬迁,矛盾纠纷调处由县乡政府积极跟进,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向纵深发展。全市各乡镇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公路建设协调小组,抽调专职工作人员,全面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土地征迁、树木采伐、纠纷调处等工作,确保农村公路项目顺利实施。四是靠实安全生产责任。以县区政府为监管责任主体,与项目施工方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施工安全管理各项规定,重点对一边施工、一边通行的路段,要完工一段、清理一段、整修一段、使用一段,确保建设与通行同步进行。
二、严把“四个关口”,管好农村公路。
围绕2021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以及“十县百路”示范县创建工作,我市严格落实工程建设管理责任制,严把“四个关口”,确保质量达标创优。一是严把规划设计评审关。在路网规划布局上,把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道路连通、贫困片区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优先建设“联网路”、“产业路”、“扶贫路”和“小康路”。在线型设计上,既坚持宽路基、硬路肩、大边沟等技术标准,又突出防撞墙、防护墩、减速带、反光镜、标志标线等安保设施建设,增强农村公路晴雨通行能力。在路面结构上,以水泥路建设为重点,对沿线产业多、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通行车辆频次高的村组道路全部实行硬化。二是严把招标投标关。我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由县区政府负责实施,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组织、市交通运输局全程监督,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确保项目建设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合法性。三是严把材料进场关。由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对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原材料供货商和产地进行严格考察筛选,所有材料进场前全部进行试验检测留样,严格落实签字负责制,从源头上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四是严把监督验收关。严格按照公路建设技术标准,做到未经规划设计放线不验收、质量不达标不验收、不按规划设计修建不验收、没有完成工程任务不验收、安保措施未落实不验收。对监管不力、履职不到位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健全“四项机制”,养好农村公路。
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理念,把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作为巩固拓展交通脱贫攻坚成果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一是健全管养机制。市县成立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县区、乡镇政府主体责任,靠实市、县、乡、村四级公路养管部门职责,将农村公路工作纳入县(区)政府的考核管理,健全农村公路四级联动共管格局。市公路局履行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监督管理职责,县(区)交通运输局、公路局和路政执法队具体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和村级养管站承担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任务,真正实现农村公路养管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检查、有考核的良好局面。二是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按照省级财政对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补助方式由原来的按里程定额补助(“7351补助标准”)转变为按比例补助(1:1:8补助标准),要求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占成品油税费改革新增收入替代原公路养护费部分的比例不低于15%;对落实养护资金存在困难的县(区),市级财政根据不同时期发展目标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同时,加强与市域内煤矿、油田企业紧密协作,按照“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共同使用、共同管护”的思路,对企业车辆频繁通行的路段,签订共用共管协议或修复协议,拓宽养护资金筹措渠道,最大程度保护公路建设成果。三是健全舆论营造机制。通过电视、报刊、网络和召开群众会、悬挂横幅、刷写标语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国家、省市支持公路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公路管护有关法律法规,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养路、护路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人人爱路护路”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健全养管执法机制。结合全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路政管理指导体系,按照《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甘肃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甘肃省农村公路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探索通过民事赔偿保护路产路权。
四、立足“四个坚持”,运营好农村公路。
按照“建设是基础,养管是保障,运输服务是目的”的思路,加快发展农村运输事业,服务群众增收致富。一是坚持与客运同步。坚持公路修到哪里、班车通到哪里,将农村客运停靠站与农村公路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合水县试点推进农村公路客运线路公交一体化,使群众“出行难、乘车难”和农产品“运输难、出手难”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坚持与货运联网。统筹农村道路建设与商贸物流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城乡物流货运配送中心、个体经营网点等措施,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城乡的物流货运网络,带动农村商贸繁荣、民生改善和产业升级。三是坚持与产业配套。坚持道路规划与产业规划相对接,道路修到哪里、产业带动到哪里,产业发展到哪里、道路就跟进到哪里。依托公路建设,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农资送到地头、客商进入园区、产品直达市场,促进我市苹果、药材、苗林、西瓜、畜牧养殖、特色农产品种植等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四是坚持与群众相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顺应广大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强烈愿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为我市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