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项目为王” 跑出“庆阳速度” 以交通大突破助力老区大发展
庆阳市坚持交通先行、项目为王,强化“肥瘦搭配”“高低协调”,狠抓项目谋划、项目进度和项目质量,交通项目数量、在建里程、完成投资等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至目前,列入“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16条、1228公里高等级公路,已建成2条、347公里,在建9条、468公里,启动前期5条、413公里;建成自然村组道路2636公里,计划新建1000公里,到2023年年底,全市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达到78%以上。
一、聚焦“最佳效果”,在规划上下功夫,聚力塑造交通支撑“新优势”。庆阳集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东数西算四大国家战略于一身,正在加快建设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交通支撑尤为重要。一是着眼长远“构网”。委托交通运输“国家队”编制了《庆阳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21—2035年)》和《“十四五”骨干路网建设规划》,将全市高等级路网总规模由650公里调增为1450公里,新增项目10余个,市域出口由6个增加为12个,初步成型“四纵三横三环两联+十二出口”交通网络。其中2个项目被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6个项目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分别占全省的五分之二、六分之一。二是立足实际“创新”。围绕资源、资金、资产问题,在西合、东绕城一级公路建设上大胆探索突破,在全省范围首次以市级政府主导实施、首次以政府专项债+基金、首次以施工总承包的方式推进重大交通项目,紧盯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精准落实项目资金23.27亿元,位列全省市州第一,既解决了融资难题,又为地方留下了资产。目前,正在组织开展庆阳西绕城项目谋划论证。三是省市合力“共建”。围绕“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积极汇报市政府与省交通运输厅采用合作共建模式,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综合交通运输先行示范市”,共建项目48个、总投资1503亿元、总里程1.29万公里,让交通真正成为庆阳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
二、聚焦“最快效率”,在推进上下功夫,奋力跑出交通项目“加速度”。一是注重抓大抓早。坚持把G244打扮梁至庆城、G671太白至华池、G341华池至二十里沟口、G244庆阳东绕城、G309西合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高效率推进、快节奏建设。同时交叉推进G327正宁至镇原公路、G211南义至罗儿沟圈、G699南湫至屯字、S15庆阳至平凉等公路前期工作,盯规划、盯可研、盯报批,尽最大可能缩短开工时间。二是注重应时应势。疫情防控期间,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场内设备和施工材料,实行小单元局部施工。汛期阶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优化工艺流程,力保施工不受影响。复工复产后,组织开展“大兵团”作战,督促项目建设单位采取分班、分组、分区等施工方式,灵活调整施工组织计划,上足设备,开足马力,抢回延误工期进度。入冬以后,组织开展“冬日无闲·大抓项目”系列活动,最大化形成实物工程量和有效投资。三是注重高质高效。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表”落实机制和“周、旬、月”工作调度机制,以“天”为单位把控推进节点,在保质保量、依法依规前提下,超常规不超程序,能快则快、越快越好。G309线西峰至合水、G244线西峰东绕城两个一级公路项目,前期用时仅5个月,创造了“庆阳速度”。
三、聚焦“最优服务”,在落实上下功夫,着力提升交通建设“保障力”。一是强化组织保障。高规格成立了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设立专门的办公室,下设7个工作专班,建立完善交办、调度、督查、通报4项机制,构建了统一指挥、分工协作、职责明晰、运转高效的组织体系。二是强化要素保障。重大项目涉及的手续报批、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等工作,由属地县区政府“一把手”亲自挂帅,市直行业部门“一把手”共同上阵;打庆、西合、东绕城公路项目征拆资金全部纳入项目列支,申请农发基金、银行贷款21.38亿元,未发生因资金、拆迁等因素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建立了“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抓到底”的专班推进模式,实行交流沟通零距离、办事效率零延误、项目实施零障碍“保姆式”服务。市长每月召开一次项目推进会,由交通部门提单子、定时限,部门县区想办法、解难题,工作专班盯任务、督进度,不讲不能办、只说怎么办,确保了项目快建设、快推进、快见效。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