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见匠心 “路”领创新——庆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技术交流观摩活动综述
近日,国内黄土地区跨度最大、联跨最多的矮塔斜拉桥——G309线西合公路六合特大桥圆满完工、进入交工验收阶段,为庆阳革命老区交通版图再添“新地标”。恰逢这一关键节点,庆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统筹谋划,组织50余名业务骨干奔赴包括该桥在内的六处核心站点,开启为期两天的技术交流观摩活动。
观摩团首站来到承载平庆人民记忆的长庆桥。对平庆百姓而言,这座桥早已超越交通设施的属性,更是串联祖辈记忆与当代发展的情感纽带。2024年9月,这座服役60余年的老桥在原址拆除重建,如今以崭新姿态屹立于泾河之上——红色钢构与流线型“提篮式”设计相得益彰,兼具实用价值与美学韵味。“主跨148米、全长310.6米、桥面最宽19米,作为甘肃首座‘无墩桥’,主跨一跨过河彻底解决了泾河行洪难题。”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道。

如果说长庆桥承载着温情,六合特大桥(又称马莲河特大桥)则彰显着技术突破的力量。全长2208米的大桥横跨196米深的马莲河河谷,178米高的主墩高耸入云,不仅创下甘肃桥梁最高墩纪录,更见证了建设者破解复杂地质难题的智慧。主桥采用的6塔7跨中央双索面矮塔斜拉桥结构,在黄土地区桥梁建设中实现多项“首创”。观摩团成员时而询问技术参数,时而记录创新要点,纷纷表示该桥的建设经验,为同类复杂地形下的桥梁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径,也展现了庆阳公路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担当精神。

作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这家1998年从原县运输公司改制而来的国营企业——合水县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业务已涵盖班车客运、公交运输、新能源充电等多个领域,构建的三级公交网络实现全县12个乡镇、80个行政村通公交率100%,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交通保障。
观摩团成员走进该公司调度中心、公交场站、荣誉展室等,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既深切感受到该企业“党建引领、文明铸魂、服务惠民”的发展理念,也作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在对标中梳理自身优化方向,为践行社会责任与深化文明创建提供了有益参考。

高庆项目公司作为G244线打扮梁(陕甘界)至庆城段公路项目的建设运营主体,以“PPP+BOT+施工总承包+建设期补助+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为抓手,构建起覆盖“投资-建设-运营-养护”的全流程管理体系。
走进监控中心大厅,40块电子屏幕镶嵌中央,实时呈现G244线全线路况,精准捕捉路面动态,实现对道路运行的智能化管控。随后,观摩团成员围绕运营管理、应急调度等问题深入交流,一致认为其“管理+科技”的模式,为重大交通项目智能化管控提供了可参考的范本。

在G211线南罗项目路面铺筑现场,摊铺机匀速推进、压路机紧随作业,各环节衔接紧密、规范高效。该项目以党建为引领深化业务融合,面对征地拆迁等难点问题,党员带头攻坚、集体会商破题,切实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项目推进的强劲动力。

观摩团还走进南罗项目正宁养护工区,实地了解其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作业区、学习区、休息区功能分区清晰,养护机械分类停放、物资储备有序,为“五个一类”工区建设及普通养护站点提质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参考经验。

“每一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备战。此次观摩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庆阳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强调,全体干部职工要以此次观摩为契机,把所学所悟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持续深耕技术创新、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效能,为庆阳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和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坚实交通保障。(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帅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